期刊导航
作者导航
机构导航
期刊评价报告
期刊开放获取
下载APP
登录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检索历史
共找到
58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成就累累,不忘初衷 傅家谟
认领
1
作者
王杰婷
《科学家》
2015年第7期30-31,共2页
【正】6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和沉积学专家傅家谟在广州逝世,享年82岁。回顾傅家谟的一生,"他是我国石油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石油演化模式,并指出‘我国南方找气为...
【正】6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和沉积学专家傅家谟在广州逝世,享年82岁。回顾傅家谟的一生,"他是我国石油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石油演化模式,并指出‘我国南方找气为主,找油为辅’的勘探方针,建立了10项有机地球化学新方法、新指标;发现20多种新生物标志物;提出煤系地层成油、膏盐沉积未成熟油的生油理论,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做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家谟
石油地球化学
勘探方针
生油
理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
石油天然气勘探
生物标志物
膏盐
沉积学
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两种石油生成理论的一点思考
认领
2
作者
王浩
张新亮
杨国涛
《内江科技》
2011年第7期 14,20,共2页
本文对两种石油生成理论进行对比,辩证地分析了有机生油理论重要依据的可靠性。同时对无机生油理论进行了探讨,结合历史上类似科学问题争论的最终结果,本文认为:石油的无机生成理论是相对更为科学、正确的,石油主要是以无机生油理论的...
本文对两种石油生成理论进行对比,辩证地分析了有机生油理论重要依据的可靠性。同时对无机生油理论进行了探讨,结合历史上类似科学问题争论的最终结果,本文认为:石油的无机生成理论是相对更为科学、正确的,石油主要是以无机生油理论的模式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科学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油理论研究新进展
认领
3
作者
刘见宝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9年第6期1006-1010,共5页
无机生油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及无机成因油气田的不断发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生油理论,以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深大断裂与油气资源分布的联系,不但促进了无机成因理论的产生,也为其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全球八个成矿...
无机生油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及无机成因油气田的不断发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生油理论,以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深大断裂与油气资源分布的联系,不但促进了无机成因理论的产生,也为其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全球八个成矿时期与煤、油页岩等的匹配,为有机成因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是二者都没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生成与原油成分完全一致的产物,并且实验室并不能真实地模拟天然地质条件,从时间尺度上也是不可能的。两者争论的焦点仍集中于油气成因的判别指标上,油气成因理论仍然停留在假说阶段。笔者坚持二元论,认为在地球不同深度,存在不同的生烃机制。从生物气、低熟油到干酪根热降解生烃,再到深层生烃,而在上地幔超高压环境下,温度促进了无机合成烃类。关注中地壳低速高导层以及岩石圈级深大断裂不失为石油勘探工作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生油理论与油气勘探
认领
4
作者
王辉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年第7期 136-137,共2页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有关油气成因的争鸣,主要表现为有机学说与无机学说的对垒。在最近几十年内,有机起源说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和疑问表明,石油不完全是有机成因的也可以无机生成。据此提出了油气勘探不一定拘泥于该区非...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有关油气成因的争鸣,主要表现为有机学说与无机学说的对垒。在最近几十年内,有机起源说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和疑问表明,石油不完全是有机成因的也可以无机生成。据此提出了油气勘探不一定拘泥于该区非要有良好的生油层,只要该区有圈闭,有储盖组合,附近有深大断裂发育,就值得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油是可以有多种成因的——访张景廉高级工程师
认领
5
作者
王大锐
《石油知识》
2007年第5期 9-10,共2页
在油气生成的过程中,更多更可能的是靠非生物生成的;有机生油理论尽管在勘探实践中起过积极而重大的作用,但这的弱点和问题也不是就言而喻的。我们应正确也认识油气的来源,适时调整勘探部署,从而扩大勘探靶区,增加石油天然气的储...
在油气生成的过程中,更多更可能的是靠非生物生成的;有机生油理论尽管在勘探实践中起过积极而重大的作用,但这的弱点和问题也不是就言而喻的。我们应正确也认识油气的来源,适时调整勘探部署,从而扩大勘探靶区,增加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使我国油气产量稳步上升。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核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成因
油气生成
勘探实践
生油
理论
勘探部署
勘探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油理论值得重新审视——答黄第藩、梁狄刚《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一文
认领
被引量:
20
6
作者
李庆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 13-16,共4页
针对黄第藩、梁狄刚二位对无机生油论的商榷文章,简要地重新申述了作者的立场.认为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机生油论的各种指标客观上的确能够指导找油的实践,但目前的生油理论的实质可能只是一种盖层指标以及与间接油苗相类似的找油指标...
针对黄第藩、梁狄刚二位对无机生油论的商榷文章,简要地重新申述了作者的立场.认为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机生油论的各种指标客观上的确能够指导找油的实践,但目前的生油理论的实质可能只是一种盖层指标以及与间接油苗相类似的找油指标.直到今天,谁也没有在实验室里证明低温(50~100℃)条件下有机物可以生成石油;认为如果今后石油无机生成学说得到普遍接受,那么虽然将仍旧主要在沉积岩中找油,不过由于打破了思想束缚,就会勇于去开拓新区、新层系的勘探工作,并且也会注意去寻找与深断裂有关的油气藏.近年来随着中国各盆地的勘探深度逐渐加大,在目前开发的油气田的范围内,只要向深部打井,在深层还可以找到油气.如果思想禁锢在有机生油论的框框里,就会贻误油气田的发现.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陆相
生油
盖层指标
深井钻探
深大断裂
成熟度
干酪根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打破思想禁锢,重新审视生油理论——关于生油理论的争鸣(为祝贺《新疆石油地质》第100期而作)
认领
被引量:
38
7
作者
李庆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 75-83,共9页
有机生油论的各种指标虽然在客观上的确能够指导找油的实践,但它本身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目前的生油理论其实质可能只是一种盖层指标以及和油苗相类似的直接找油指标。直到今天,谁也没有在实验室证明低温下有机物(不管是陆相还是海...
有机生油论的各种指标虽然在客观上的确能够指导找油的实践,但它本身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目前的生油理论其实质可能只是一种盖层指标以及和油苗相类似的直接找油指标。直到今天,谁也没有在实验室证明低温下有机物(不管是陆相还是海相)可以生成石油。列举了有机生油理论目前存在的二十多个方面的矛盾,并指出最近出现不少新的情况却有利于无机生油理论。如果今后石油无机生成学说得到普遍接受,那么,人们将仍应主要在没积岩中找油,仍旧要在盖层下面去找,不过由于打破了思想上的束缚,就会勇于开拓新区、新层系的勘探工作。人们也会注意去寻找与深断裂有关的油气藏。如果思想禁锢在有机生油论的框框里,就会贻误油气田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陆相
生油
生油
指标
盖层
深部断层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关于石油成因理论发展历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评论
认领
被引量:
1
8
作者
何志高
《海相油气地质》
2000年第4期 118-122,共5页
对石油成因理论争论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见解:①煤不成油,该结论可以由两种简单有力的方法予以证明;②无机成因学说的依据至今仍然相当欠缺,金刚石包体中的气体不是“石油类”物质而更像是“煤类”物质;原油、沥青的Pb,Sr同位素测...
对石油成因理论争论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见解:①煤不成油,该结论可以由两种简单有力的方法予以证明;②无机成因学说的依据至今仍然相当欠缺,金刚石包体中的气体不是“石油类”物质而更像是“煤类”物质;原油、沥青的Pb,Sr同位素测试中因干扰因素很多而会影响测试精度,应予以充分注意;③有机成因理论中最为有力的证据是,在基本代表全球成矿时间和空间的八个地质年代统计中,世界上石油和煤、油页岩已知储量分布的曲线变化趋势非常相似;④泥(质)岩不是油源岩,特定条件的砂质沉积物可以高度富集成油有机物。指出了在建立科学的理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尤其应注意石油类物质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本质物征与特性。呼吁支持与应用湿封闭体系综合效应成油论,这一理论解答了有机成因理论中最难的初次运移问题,指出了碳酸盐岩窄而厚的相变过渡带为油气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成因
无机成因
生油
理论
发展史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关于石油成因理论发展历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评论
认领
9
作者
何志高
《海相油气地质》
2000年第3期 118-122,共5页
对石油成因理论争论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见解,(1)煤不成油,该结论呆以由两种简单有力的方法予以证明:(1)无机成因学说的依据至今仍然相当欠缺,金刚石包全体中的气体不是“石油类”物质而更像是“煤类”物质,原油,沥青的Pb,Sr...
对石油成因理论争论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见解,(1)煤不成油,该结论呆以由两种简单有力的方法予以证明:(1)无机成因学说的依据至今仍然相当欠缺,金刚石包全体中的气体不是“石油类”物质而更像是“煤类”物质,原油,沥青的Pb,Sr同位素测试中因干扰因素很多而会曩测试精度,应予以充分注意,(3)有机成因理论中最为有力的证据是,在基本代表全球成矿时间和空间的八个地质年代统计中,世界上石油和煤,油页岩已知储量分布的曲线变化趋势非常相似,(4)泥(质)岩不是油源岩,特定条件的砂质沉积物可以高度富集一有机物,指出了在建立科不宾理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尤其应注意石油类物质区虽于其他物质的本质特征与特性,呼呈支持与应用湿封闭体系综合效应成油论,这一理论解答了有机成因理论中最难的初次运移问题,指出了碳酸岩窄而厚的相变过渡带为油气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成因
无机成因
有机成因
生油
理论
铅同位素
锶同位素
金钢石包裹体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论Connan的时间—温度关系
认领
被引量:
3
10
作者
张景廉
《海相油气地质》
1999年第4期 51-55,共5页
对Connan的时间-温度关系提出了质疑。认为Connan的时温关系式中,时间和温度均不适合Arrhenius方程。在这个关系式中所用的10个盆地的年龄是地层年龄,而不明有机质有效受热时间。所用的温度是今后的测井温度...
对Connan的时间-温度关系提出了质疑。认为Connan的时温关系式中,时间和温度均不适合Arrhenius方程。在这个关系式中所用的10个盆地的年龄是地层年龄,而不明有机质有效受热时间。所用的温度是今后的测井温度,而不是平衡温度。提出干酪根热解反应不是化学一级反应;对干酪根而言,反应活化能是温度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生油
时间
生油
温度
干酪根演化
油气藏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石油地质学百年历史回顾与展望——从1859年德瑞克“世界第一口油井”140年谈起
认领
11
作者
吴凤鸣
《石油科技论坛》
1999年第6期59-65,共7页
1909年,美国在辛辛纳堤隆起之寒武纪白云岩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古潜山(Buriedhills)油藏。 值得提及的是,中国在1973—1974年,3505钻井队在华北任丘构造带发现了“古潜山油田”,深3000米,是中国第3大油田,为华北油田的形成起了重...
1909年,美国在辛辛纳堤隆起之寒武纪白云岩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古潜山(Buriedhills)油藏。 值得提及的是,中国在1973—1974年,3505钻井队在华北任丘构造带发现了“古潜山油田”,深3000米,是中国第3大油田,为华北油田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980年,阎敦实、王尚文、唐智发表了《渤海湾含油盆地断块活动与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一书。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学家
回顾与展望
油气藏
陆相
生油
油气运移
生油
理论
百年历史
陆相地层
松辽盆地
世界石油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干酪根热降解成油理论弊端
认领
被引量:
4
12
作者
何志高
《海相油气地质》
1999年第2期 50-56,共7页
石油成因是自然科学中一个复杂的难题。干酪根热降解成油理论起始于60年代,并逐渐被广泛接受。然而该理论存在如下弊端:(1)不能解释“不成熟”原油的较大规模聚集;(2)面临着排烃与初次运移难题;(3)干酪根热解产物在组成...
石油成因是自然科学中一个复杂的难题。干酪根热降解成油理论起始于60年代,并逐渐被广泛接受。然而该理论存在如下弊端:(1)不能解释“不成熟”原油的较大规模聚集;(2)面临着排烃与初次运移难题;(3)干酪根热解产物在组成上与天然原油(气)差异很大,二者可比性很差;(4)油-岩对比可靠性差。总之,干酪根理论在很多方面不符合石油地质化学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因
生油
理论
干酪根演化
油气运移
成油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中国石油:叩开21世纪的大门
认领
13
作者
宏磊
《今日中国:中文版》
1998年第3期41-43,共3页
中国石油:叩开21世纪的大门宏磊全球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盛会──世界第十五届石油大会,去年金秋,在北京召开。来自我们这个蓝色星球各个地域的石油巨子们,带着对石油科技进步的贡献与追求,在世纪之交的时刻汇聚到了中国,携手...
中国石油:叩开21世纪的大门宏磊全球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盛会──世界第十五届石油大会,去年金秋,在北京召开。来自我们这个蓝色星球各个地域的石油巨子们,带着对石油科技进步的贡献与追求,在世纪之交的时刻汇聚到了中国,携手点燃石油工业的“奥林匹克”之火。“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工业
21世纪
世界石油大会
石油储量
海洋石油工业
生油
理论
油气资源
石油勘探开发
沙特阿拉伯王国
找到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未熟油”与“未熟生烃”异议
认领
被引量:
15
14
作者
陈安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 470-477,共8页
有关专家认为,“未熟生烃”是我国新生代盆地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现象,本文剖析了这一论点背后隐含的矛盾,并以苏北盆地部分断陷中存在的“不等深等温”“不等深等熟”,成熟度指标与埋深关系的“平行变浅”分布等资料为依据,提出此...
有关专家认为,“未熟生烃”是我国新生代盆地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现象,本文剖析了这一论点背后隐含的矛盾,并以苏北盆地部分断陷中存在的“不等深等温”“不等深等熟”,成熟度指标与埋深关系的“平行变浅”分布等资料为依据,提出此现象当源于“古大于今”埋深史这一特定地质背景(或称为退化受热史)若以恢复的最大古埋深重新勾画产经曲线,所谓“低温早熟”现象即可消除,既然未熟生烃现象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未熟的石油,同时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油
未熟生烃
古埋深
生油
理论
油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中国陆相生油二元论”
认领
被引量:
1
15
作者
罗志立
《复式油气田》
1997年第4期 1-6,共6页
该文在回顾10年前提出中国陆相生油二元论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无机成因的非烃气和烃气研究的进展,得出中国东部和西部盆地含油丰度的差异,系因盆地动力学构造背景开启程度不同,导致帽源烃供给程度的促使有机质转化作用不同所致,...
该文在回顾10年前提出中国陆相生油二元论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无机成因的非烃气和烃气研究的进展,得出中国东部和西部盆地含油丰度的差异,系因盆地动力学构造背景开启程度不同,导致帽源烃供给程度的促使有机质转化作用不同所致,进一步验证了陆相生油二元论的论断。因而呈清重视无机油论的研究工作,为繁荣中国陆相生油理论和开发无机成因油气藏而共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生油
生油
理论
有机成因
天然气
油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次生油(气)理论的勘探意义
认领
16
作者
安延恺
《天津地质学会志》
1997年第1期 30-31,共2页
关键词
油田
气田
生油
理论
生气
理论
地质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
认领
被引量:
7
17
作者
王吉茂
李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 45-48,共4页
本文应用源岩中残烃含量及在热解仪-微机联机系统上开发的成熟度新参数,建立了对低成熟-高成熟(任意丰度,类型岩性等)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残烃法)并应用热解及有机碳分析结果,依据沉积岩石学,有机岩石学等...
本文应用源岩中残烃含量及在热解仪-微机联机系统上开发的成熟度新参数,建立了对低成熟-高成熟(任意丰度,类型岩性等)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残烃法)并应用热解及有机碳分析结果,依据沉积岩石学,有机岩石学等基本原理,干酪根降解生油理论,以及石油有机地化人员在生产科研过程中常用的三个定义式及一个公认的假设为前提,建立对低成熟-过成熟(任意成熟度,丰度,类型,岩性等)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干酪根
油矿床
生油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倡导者──潘钟祥
认领
18
作者
安作相
《民主与科学》
1996年第1期38-40,共3页
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倡导者──潘钟祥安作相一石油工业是新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项重大成就。成功的经验里可以总结出许多条,而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正如在中国石油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
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倡导者──潘钟祥安作相一石油工业是新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项重大成就。成功的经验里可以总结出许多条,而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正如在中国石油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当时的中国科协主席、科技界的泰斗周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钟祥
生油
理论
陆相
生油
二次
生油
生油
层
石油地质
理论
寒武-奥陶系
倡导者
中国石油学会
石油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有机粘土化学研究生油理论
认领
被引量:
3
19
作者
王行信
《海相油气地质》
1996年第4期 33-39,25,共8页
有机粘土化学反应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反应。有机粘土化学因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而被认为是21世纪的科学。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绝大部分以粘土-有机质复合体形成存在。粘土吸附有机质是促使有机质富集和沉积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词
有机粘土化学
粘土矿物
油气生成
生油
理论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搞好“两科”联盟 共图二次创业
认领
20
作者
田一伟
王凤琴
《大庆社会科学》
1995年第6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大庆油田
社会科
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工作者
生油
理论
石油工业部
大科学
二次创业
联盟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就累累,不忘初衷 傅家谟
认领
1
作者
王杰婷
出处
《科学家》
2015年第7期30-31,共2页
文摘
【正】6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和沉积学专家傅家谟在广州逝世,享年82岁。回顾傅家谟的一生,"他是我国石油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石油演化模式,并指出‘我国南方找气为主,找油为辅’的勘探方针,建立了10项有机地球化学新方法、新指标;发现20多种新生物标志物;提出煤系地层成油、膏盐沉积未成熟油的生油理论,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做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
傅家谟
石油地球化学
勘探方针
生油
理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
石油天然气勘探
生物标志物
膏盐
沉积学
找油
分类号
K82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两种石油生成理论的一点思考
认领
2
作者
王浩
张新亮
杨国涛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产能建设室
出处
《内江科技》
2011年第7期 14,20,共2页
文摘
本文对两种石油生成理论进行对比,辩证地分析了有机生油理论重要依据的可靠性。同时对无机生油理论进行了探讨,结合历史上类似科学问题争论的最终结果,本文认为:石油的无机生成理论是相对更为科学、正确的,石油主要是以无机生油理论的模式形成的。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科学争论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油理论研究新进展
认领
3
作者
刘见宝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处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9年第6期1006-1010,共5页
文摘
无机生油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及无机成因油气田的不断发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生油理论,以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深大断裂与油气资源分布的联系,不但促进了无机成因理论的产生,也为其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全球八个成矿时期与煤、油页岩等的匹配,为有机成因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是二者都没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生成与原油成分完全一致的产物,并且实验室并不能真实地模拟天然地质条件,从时间尺度上也是不可能的。两者争论的焦点仍集中于油气成因的判别指标上,油气成因理论仍然停留在假说阶段。笔者坚持二元论,认为在地球不同深度,存在不同的生烃机制。从生物气、低熟油到干酪根热降解生烃,再到深层生烃,而在上地幔超高压环境下,温度促进了无机合成烃类。关注中地壳低速高导层以及岩石圈级深大断裂不失为石油勘探工作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石油勘探
Keywords
oil generation theory.
organic generation
inorganic generation
oil exploratio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油理论与油气勘探
认领
4
作者
王辉云
机构
华北石油局录井公司
出处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年第7期 136-137,共2页
文摘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有关油气成因的争鸣,主要表现为有机学说与无机学说的对垒。在最近几十年内,有机起源说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和疑问表明,石油不完全是有机成因的也可以无机生成。据此提出了油气勘探不一定拘泥于该区非要有良好的生油层,只要该区有圈闭,有储盖组合,附近有深大断裂发育,就值得勘探。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油气勘探
Keywords
theory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rganic origin
inorganic origin
oil-gas exploration
分类号
TE1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油是可以有多种成因的——访张景廉高级工程师
认领
5
作者
王大锐
机构
《石油知识》特约记者
出处
《石油知识》
2007年第5期 9-10,共2页
文摘
在油气生成的过程中,更多更可能的是靠非生物生成的;有机生油理论尽管在勘探实践中起过积极而重大的作用,但这的弱点和问题也不是就言而喻的。我们应正确也认识油气的来源,适时调整勘探部署,从而扩大勘探靶区,增加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使我国油气产量稳步上升。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成因
油气生成
勘探实践
生油
理论
勘探部署
勘探靶区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油理论值得重新审视——答黄第藩、梁狄刚《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一文
认领
被引量:
20
6
作者
李庆忠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 13-16,共4页
文摘
针对黄第藩、梁狄刚二位对无机生油论的商榷文章,简要地重新申述了作者的立场.认为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机生油论的各种指标客观上的确能够指导找油的实践,但目前的生油理论的实质可能只是一种盖层指标以及与间接油苗相类似的找油指标.直到今天,谁也没有在实验室里证明低温(50~100℃)条件下有机物可以生成石油;认为如果今后石油无机生成学说得到普遍接受,那么虽然将仍旧主要在沉积岩中找油,不过由于打破了思想束缚,就会勇于去开拓新区、新层系的勘探工作,并且也会注意去寻找与深断裂有关的油气藏.近年来随着中国各盆地的勘探深度逐渐加大,在目前开发的油气田的范围内,只要向深部打井,在深层还可以找到油气.如果思想禁锢在有机生油论的框框里,就会贻误油气田的发现.参3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陆相
生油
盖层指标
深井钻探
深大断裂
成熟度
干酪根
Keywords
petroleum generation theory
continental sediment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eory
sealing bed index
deep drillingexploration
deep fault
maturity
keroge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题名
打破思想禁锢,重新审视生油理论——关于生油理论的争鸣(为祝贺《新疆石油地质》第100期而作)
认领
被引量:
38
7
作者
李庆忠
机构
中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 75-83,共9页
文摘
有机生油论的各种指标虽然在客观上的确能够指导找油的实践,但它本身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目前的生油理论其实质可能只是一种盖层指标以及和油苗相类似的直接找油指标。直到今天,谁也没有在实验室证明低温下有机物(不管是陆相还是海相)可以生成石油。列举了有机生油理论目前存在的二十多个方面的矛盾,并指出最近出现不少新的情况却有利于无机生油理论。如果今后石油无机生成学说得到普遍接受,那么,人们将仍应主要在没积岩中找油,仍旧要在盖层下面去找,不过由于打破了思想上的束缚,就会勇于开拓新区、新层系的勘探工作。人们也会注意去寻找与深断裂有关的油气藏。如果思想禁锢在有机生油论的框框里,就会贻误油气田的发现。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陆相
生油
生油
指标
盖层
深部断层
Keywords
oil source theory
organic origin
inorganic origin
continental oil source
source index
caprock
deep faulting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石油成因理论发展历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评论
认领
被引量:
1
8
作者
何志高
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实验地质研究院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00年第4期 118-122,共5页
文摘
对石油成因理论争论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见解:①煤不成油,该结论可以由两种简单有力的方法予以证明;②无机成因学说的依据至今仍然相当欠缺,金刚石包体中的气体不是“石油类”物质而更像是“煤类”物质;原油、沥青的Pb,Sr同位素测试中因干扰因素很多而会影响测试精度,应予以充分注意;③有机成因理论中最为有力的证据是,在基本代表全球成矿时间和空间的八个地质年代统计中,世界上石油和煤、油页岩已知储量分布的曲线变化趋势非常相似;④泥(质)岩不是油源岩,特定条件的砂质沉积物可以高度富集成油有机物。指出了在建立科学的理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尤其应注意石油类物质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本质物征与特性。呼吁支持与应用湿封闭体系综合效应成油论,这一理论解答了有机成因理论中最难的初次运移问题,指出了碳酸盐岩窄而厚的相变过渡带为油气富集带。
关键词
石油成因
无机成因
生油
理论
发展史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石油成因理论发展历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评论
认领
9
作者
何志高
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地质研究院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00年第3期 118-122,共5页
文摘
对石油成因理论争论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见解,(1)煤不成油,该结论呆以由两种简单有力的方法予以证明:(1)无机成因学说的依据至今仍然相当欠缺,金刚石包全体中的气体不是“石油类”物质而更像是“煤类”物质,原油,沥青的Pb,Sr同位素测试中因干扰因素很多而会曩测试精度,应予以充分注意,(3)有机成因理论中最为有力的证据是,在基本代表全球成矿时间和空间的八个地质年代统计中,世界上石油和煤,油页岩已知储量分布的曲线变化趋势非常相似,(4)泥(质)岩不是油源岩,特定条件的砂质沉积物可以高度富集一有机物,指出了在建立科不宾理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尤其应注意石油类物质区虽于其他物质的本质特征与特性,呼呈支持与应用湿封闭体系综合效应成油论,这一理论解答了有机成因理论中最难的初次运移问题,指出了碳酸岩窄而厚的相变过渡带为油气富集带。
关键词
石油成因
无机成因
有机成因
生油
理论
铅同位素
锶同位素
金钢石包裹体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题名
论Connan的时间—温度关系
认领
被引量:
3
10
作者
张景廉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北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1999年第4期 51-55,共5页
文摘
对Connan的时间-温度关系提出了质疑。认为Connan的时温关系式中,时间和温度均不适合Arrhenius方程。在这个关系式中所用的10个盆地的年龄是地层年龄,而不明有机质有效受热时间。所用的温度是今后的测井温度,而不是平衡温度。提出干酪根热解反应不是化学一级反应;对干酪根而言,反应活化能是温度的函数。
关键词
生油
理论
生油
时间
生油
温度
干酪根演化
油气藏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油地质学百年历史回顾与展望——从1859年德瑞克“世界第一口油井”140年谈起
认领
11
作者
吴凤鸣
机构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出处
《石油科技论坛》
1999年第6期59-65,共7页
文摘
1909年,美国在辛辛纳堤隆起之寒武纪白云岩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古潜山(Buriedhills)油藏。 值得提及的是,中国在1973—1974年,3505钻井队在华北任丘构造带发现了“古潜山油田”,深3000米,是中国第3大油田,为华北油田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980年,阎敦实、王尚文、唐智发表了《渤海湾含油盆地断块活动与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一书。论及
关键词
石油地质学家
回顾与展望
油气藏
陆相
生油
油气运移
生油
理论
百年历史
陆相地层
松辽盆地
世界石油大会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干酪根热降解成油理论弊端
认领
被引量:
4
12
作者
何志高
机构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1999年第2期 50-56,共7页
文摘
石油成因是自然科学中一个复杂的难题。干酪根热降解成油理论起始于60年代,并逐渐被广泛接受。然而该理论存在如下弊端:(1)不能解释“不成熟”原油的较大规模聚集;(2)面临着排烃与初次运移难题;(3)干酪根热解产物在组成上与天然原油(气)差异很大,二者可比性很差;(4)油-岩对比可靠性差。总之,干酪根理论在很多方面不符合石油地质化学实际。
关键词
油气成因
生油
理论
干酪根演化
油气运移
成油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石油:叩开21世纪的大门
认领
13
作者
宏磊
出处
《今日中国:中文版》
1998年第3期41-43,共3页
文摘
中国石油:叩开21世纪的大门宏磊全球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盛会──世界第十五届石油大会,去年金秋,在北京召开。来自我们这个蓝色星球各个地域的石油巨子们,带着对石油科技进步的贡献与追求,在世纪之交的时刻汇聚到了中国,携手点燃石油工业的“奥林匹克”之火。“曲...
关键词
中国石油工业
21世纪
世界石油大会
石油储量
海洋石油工业
生油
理论
油气资源
石油勘探开发
沙特阿拉伯王国
找到石油
分类号
F407.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未熟油”与“未熟生烃”异议
认领
被引量:
15
14
作者
陈安定
机构
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科学研究院 江都
225261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 470-477,共8页
文摘
有关专家认为,“未熟生烃”是我国新生代盆地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现象,本文剖析了这一论点背后隐含的矛盾,并以苏北盆地部分断陷中存在的“不等深等温”“不等深等熟”,成熟度指标与埋深关系的“平行变浅”分布等资料为依据,提出此现象当源于“古大于今”埋深史这一特定地质背景(或称为退化受热史)若以恢复的最大古埋深重新勾画产经曲线,所谓“低温早熟”现象即可消除,既然未熟生烃现象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未熟的石油,同时指
关键词
未熟油
未熟生烃
古埋深
生油
理论
油矿床
Keywords
immature oil
generation of hydrocarbons by immature source rocks
palaeoburial depth
oil generation theory
thermal history
late-stage uplift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中国陆相生油二元论”
认领
被引量:
1
15
作者
罗志立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石油地质勘探系
出处
《复式油气田》
1997年第4期 1-6,共6页
文摘
该文在回顾10年前提出中国陆相生油二元论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无机成因的非烃气和烃气研究的进展,得出中国东部和西部盆地含油丰度的差异,系因盆地动力学构造背景开启程度不同,导致帽源烃供给程度的促使有机质转化作用不同所致,进一步验证了陆相生油二元论的论断。因而呈清重视无机油论的研究工作,为繁荣中国陆相生油理论和开发无机成因油气藏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
陆相
生油
生油
理论
有机成因
天然气
油矿床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次生油(气)理论的勘探意义
认领
16
作者
安延恺
机构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天津地质学会志》
1997年第1期 30-31,共2页
关键词
油田
气田
生油
理论
生气
理论
地质勘探
分类号
P618.130.8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
认领
被引量:
7
17
作者
王吉茂
李恋
机构
华北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 45-48,共4页
文摘
本文应用源岩中残烃含量及在热解仪-微机联机系统上开发的成熟度新参数,建立了对低成熟-高成熟(任意丰度,类型岩性等)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残烃法)并应用热解及有机碳分析结果,依据沉积岩石学,有机岩石学等基本原理,干酪根降解生油理论,以及石油有机地化人员在生产科研过程中常用的三个定义式及一个公认的假设为前提,建立对低成熟-过成熟(任意成熟度,丰度,类型,岩性等)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干酪根
油矿床
生油
理论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P618.130.4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倡导者──潘钟祥
认领
18
作者
安作相
出处
《民主与科学》
1996年第1期38-40,共3页
文摘
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倡导者──潘钟祥安作相一石油工业是新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项重大成就。成功的经验里可以总结出许多条,而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正如在中国石油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当时的中国科协主席、科技界的泰斗周培...
关键词
潘钟祥
生油
理论
陆相
生油
二次
生油
生油
层
石油地质
理论
寒武-奥陶系
倡导者
中国石油学会
石油地质学
分类号
K82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有机粘土化学研究生油理论
认领
被引量:
3
19
作者
王行信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1996年第4期 33-39,25,共8页
文摘
有机粘土化学反应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反应。有机粘土化学因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而被认为是21世纪的科学。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绝大部分以粘土-有机质复合体形成存在。粘土吸附有机质是促使有机质富集和沉积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词
有机粘土化学
粘土矿物
油气生成
生油
理论
Keywords
Organic clay chemistry
Organic matter
Organic clay polymer
Clay mineral
Hydrocarbon origin
Oil generation theory
分类号
P618.130.5 [天文地球—矿床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题名
搞好“两科”联盟 共图二次创业
认领
20
作者
田一伟
王凤琴
机构
大庆市科协
大庆石油学院
出处
《大庆社会科学》
1995年第6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大庆油田
社会科
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工作者
生油
理论
石油工业部
大科学
二次创业
联盟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分类号
C0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成就累累,不忘初衷 傅家谟
王杰婷
《科学家》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两种石油生成理论的一点思考
王浩
张新亮
杨国涛
《内江科技》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油理论研究新进展
刘见宝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9
0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4
生油理论与油气勘探
王辉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石油是可以有多种成因的——访张景廉高级工程师
王大锐
《石油知识》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生油理论值得重新审视——答黄第藩、梁狄刚《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一文
李庆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0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7
打破思想禁锢,重新审视生油理论——关于生油理论的争鸣(为祝贺《新疆石油地质》第100期而作)
李庆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
38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8
关于石油成因理论发展历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评论
何志高
《海相油气地质》
2000
1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9
关于石油成因理论发展历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评论
何志高
《海相油气地质》
2000
0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10
论Connan的时间—温度关系
张景廉
《海相油气地质》
1999
3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11
石油地质学百年历史回顾与展望——从1859年德瑞克“世界第一口油井”140年谈起
吴凤鸣
《石油科技论坛》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干酪根热降解成油理论弊端
何志高
《海相油气地质》
1999
4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13
中国石油:叩开21世纪的大门
宏磊
《今日中国:中文版》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未熟油”与“未熟生烃”异议
陈安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再论“中国陆相生油二元论”
罗志立
《复式油气田》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二次生油(气)理论的勘探意义
安延恺
《天津地质学会志》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
王吉茂
李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倡导者──潘钟祥
安作相
《民主与科学》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用有机粘土化学研究生油理论
王行信
《海相油气地质》
1996
3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20
搞好“两科”联盟 共图二次创业
田一伟
王凤琴
《大庆社会科学》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帐号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
登录
注册新用户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获取短信验证码
登 录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使用
中文期刊助手
扫描二维码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标题
*
邮箱
*
反馈意见
*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
保存
取消
请在输入框中输入下图中的验证字符。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