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作者导航
机构导航
期刊评价报告
期刊开放获取
下载APP
登录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检索历史
共找到
236
篇文章
<
1
2
…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个人,一辆车,六十四天,两万公里——是吾“西游记”
认领
1
作者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50-53,共4页
2016年5月8日,我驱车从杭州出发。途经西安、天水、兰州、西宁、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瓜州、哈密、吐鲁番、鄯善、乌鲁木齐、新源、库车、阿克苏、喀什、塔什库尔干、红旗拉甫、叶城、和田、策勒、于田、民丰、且末、若羌、洛阳...
2016年5月8日,我驱车从杭州出发。途经西安、天水、兰州、西宁、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瓜州、哈密、吐鲁番、鄯善、乌鲁木齐、新源、库车、阿克苏、喀什、塔什库尔干、红旗拉甫、叶城、和田、策勒、于田、民丰、且末、若羌、洛阳。三次翻越祁连山,经独库公路翻越天山、喀喇昆仑山上帕米尔高原直至中国西大门红其拉甫,沿昆仑山北面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越阿尔金山,穿越八百里无人区……7月10日回到杭州。历时64天,行程约20000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八百里
塔什库尔干
塔克拉玛干沙漠
无人区
昆仑山
嘉峪关
吐鲁番
《婴戏》——初心始终与咫尺千里
认领
2
作者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62-64,共3页
大概只有中国画才有这种叫作《婴戏图》的专门画小小孩的类型。小小孩——婴儿,在中国文化中可是至高无上的。现在都在引用《华严经》的"不忘初心"。而根据《华严经》的说法,这是"得始终"的"不二法门"。&...
大概只有中国画才有这种叫作《婴戏图》的专门画小小孩的类型。小小孩——婴儿,在中国文化中可是至高无上的。现在都在引用《华严经》的"不忘初心"。而根据《华严经》的说法,这是"得始终"的"不二法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赤子之心","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善心"。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德"即是"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经》
不忘初心
性本善
中国画
不二法门
赤子之心
人之初
《2020抗疫丰碑》创作思路
认领
3
作者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60-61,共2页
为抗疫英雄树碑立传。以毛泽东《送瘟神》诗为魂(中国画最高境界为画中有诗)。以汉碑为视觉图像形式:一、汉代是中国国力与文化的高峰;二、"汉"是中国的象征——汉字、汉服、汉方……三、汉碑是中国美术文化的经典;四、医圣...
为抗疫英雄树碑立传。以毛泽东《送瘟神》诗为魂(中国画最高境界为画中有诗)。以汉碑为视觉图像形式:一、汉代是中国国力与文化的高峰;二、"汉"是中国的象征——汉字、汉服、汉方……三、汉碑是中国美术文化的经典;四、医圣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清肺排毒汤"为国家推荐的世界上目前唯一对新冠肺炎有真实疗效的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中有诗
视觉图像
美术文化
创作思路
汉碑
中国国力
中国画
汉代张仲景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与中国画的硬核
认领
4
作者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54-59,共6页
"画",按照现在的——其实是西方文化的说法,就是"美术"。"美术",是"造型"。素描与色彩是它的两大基石。但中国画——中国画中的主流,文人画,并不这样认为。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
"画",按照现在的——其实是西方文化的说法,就是"美术"。"美术",是"造型"。素描与色彩是它的两大基石。但中国画——中国画中的主流,文人画,并不这样认为。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王维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这是中国文人画的两大基石,它们正好把西方"美术"的两大基石颠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人画
中国画
论画
苏东坡
美术
价值观
《剧中人》——我们都是剧中人
认领
5
作者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68-70,共3页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我们都是"剧中人"。我们都是人生-世界"剧"中的"角色"。都告诉你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各种"角色":职业的、家庭的、社交的、...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我们都是"剧中人"。我们都是人生-世界"剧"中的"角色"。都告诉你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各种"角色":职业的、家庭的、社交的、虚拟的……人人都在"演戏",演技好的,演得像了,就是"真"的;演技不好,穿了,就是"假"的。人生有时候是"工笔",有时候是"小写意",有时候是"大写意"。但,这"时候"不能搞错。搞对了,能挥洒自如;搞错了,就四处碰壁。集工笔、小写意、大写意于一幅之中;让戏中、戏外、虚拟、现实穿越于时间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写意
小写意
四处碰壁
演技
工笔
虚拟
舞台
角色
《神女》——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认领
6
作者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65-67,共3页
现在没有"神女"只有"女神"。"女神"们都忙着在"圈粉"。在一个"无神"的时代,却是"女神"泛滥的时代。只凭"颜值"就可以为"神"。这是"色"神,...
现在没有"神女"只有"女神"。"女神"们都忙着在"圈粉"。在一个"无神"的时代,却是"女神"泛滥的时代。只凭"颜值"就可以为"神"。这是"色"神,人类回到了"生殖崇拜"时代。女娲、洛神、云中君、观世音、麻姑……还在吗?"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崇拜
云中君
神女
观世音
女神
《神女》
潘鸿海作品
认领
7
作者
潘鸿海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J0001-J0016,共16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画作为证——姚晓冬
认领
8
作者
姚晓冬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56-65,共10页
文化艺术的深邃博大,于静慢二字中孕育铸就,厚积薄发是一切文化艺术的"大写意"。"谦受益,满招损"是我们对事物独特的解读和特有的东方态度。时代奏响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强音,无疑是时间寄来的又一个美好春天。艺...
文化艺术的深邃博大,于静慢二字中孕育铸就,厚积薄发是一切文化艺术的"大写意"。"谦受益,满招损"是我们对事物独特的解读和特有的东方态度。时代奏响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强音,无疑是时间寄来的又一个美好春天。艺术和艺术的人们,不必节制最可珍贵的禀赋与后天的蒙养,尽可以肆意流淌诗意的长河,挥发情感的炽热,于翰墨绢素中,为己为人,美育供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养
大写意
厚积薄发
我对绘画理论的一点解读
认领
9
作者
姚晓冬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50-55,共6页
凡事皆有理,中国画亦然,理论起到指导创作和总结梳理的作用,从而引导后来学者,但需分两个阶段,首先应是基础理论,适合初学者,初涉绘画,须知最为基础的笔墨之法,所画对象的基本形态,着色构图等方面的知识,有了相当的基础,可望进一步的提...
凡事皆有理,中国画亦然,理论起到指导创作和总结梳理的作用,从而引导后来学者,但需分两个阶段,首先应是基础理论,适合初学者,初涉绘画,须知最为基础的笔墨之法,所画对象的基本形态,着色构图等方面的知识,有了相当的基础,可望进一步的提升,这是形而下的技术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理论
基础理论
中国画
笔墨
指导创作
形而下
基本形态
初学者
爱付四季
认领
10
作者
姚晓冬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46-49,共4页
偶尔回老家转转,碰不上几个认识的人,碰上了也几乎认不出来,毕竟离乡已三十余年,当年的小伙伴如今都已是年过半百之人了。人说童年是最幸福的,很会让人去追忆,没有大人们那些世故的烦恼,没有得与失的计较,难得红了小脸隔天又玩到了一起...
偶尔回老家转转,碰不上几个认识的人,碰上了也几乎认不出来,毕竟离乡已三十余年,当年的小伙伴如今都已是年过半百之人了。人说童年是最幸福的,很会让人去追忆,没有大人们那些世故的烦恼,没有得与失的计较,难得红了小脸隔天又玩到了一起,女孩之间如起了别扭,下次一起玩的时间相隔会长些。老家是个小镇,东西南三条衔,也不长,北边是镇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伙伴
得与失
北边
自序
认领
11
作者
孙永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32-45,共14页
自弱冠始,常以稚拙心智频频涂鸦,稍长后愈加浸淫其中——曾经冒天下之不韪,于同窗间以逃学旷课而著称。缘由矢志于绘事,竟令师长无语而免罚。早年既视业界前辈为今生楷模,希冀而立后能蜕变成他们——即便是下乡务农季,依旧青灯黄卷而笔...
自弱冠始,常以稚拙心智频频涂鸦,稍长后愈加浸淫其中——曾经冒天下之不韪,于同窗间以逃学旷课而著称。缘由矢志于绘事,竟令师长无语而免罚。早年既视业界前辈为今生楷模,希冀而立后能蜕变成他们——即便是下乡务农季,依旧青灯黄卷而笔耕不辍……不期,幸运之神眷顾,于上世纪70年代末金榜题名,为首届山水研究生,师从恩师俨少陆公——俨然是"贫儿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幸运之神
稚拙
绘事
画人疫期宅家笔记
认领
12
作者
孙永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24-25,共2页
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肆虐,势必深刻影响着未来世界的总体格局和发展方向……近半年波诡云谲的疫情蔓延和跌宕起伏,已让全球经济衰退和萧条显现无遗……然而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就在疫情禁足宅家的四个月中,做为一个画画人的...
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肆虐,势必深刻影响着未来世界的总体格局和发展方向……近半年波诡云谲的疫情蔓延和跌宕起伏,已让全球经济衰退和萧条显现无遗……然而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就在疫情禁足宅家的四个月中,做为一个画画人的我,却迎来了十余年未曾有过的清静时光——既少了公务的缠扰又杜绝了人际应酬,整天可以一门心思的画画,日积月累百余日,居然完成了大小二百余帧的画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格局
波诡云谲
宅家
两面性
日积月累
画画
跌宕起伏
《模山范水——孙永写生集》序
认领
13
作者
孙永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26-31,共6页
中国画的"山水"相对西画的"风景"而言,两者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承载着本民族更多广博丰厚的"隐喻""诗性"和"哲思"的人文内涵。山水画在我国千年绘画传承发展的长河里一直扮演着...
中国画的"山水"相对西画的"风景"而言,两者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承载着本民族更多广博丰厚的"隐喻""诗性"和"哲思"的人文内涵。山水画在我国千年绘画传承发展的长河里一直扮演着主角——历朝历代被推崇公认的代表人物均以山水画家为主(而西方一直以人物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
山水画
写生
中国画
西画
传承发展
人文内涵
留一堵素墙在乡间
认领
14
作者
吴建明
《艺术市场》
2020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从美学角度论,乡村的那一堵堵墙,既是人文的外化,又是最温馨的一抹色彩。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乡差异的进一步缩小,乡村变成了人们心目中一个逐渐虚化的符号,因而"乡愁"一词为更多人所提及,它赋予了乡村更多的依恋。墙...
从美学角度论,乡村的那一堵堵墙,既是人文的外化,又是最温馨的一抹色彩。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乡差异的进一步缩小,乡村变成了人们心目中一个逐渐虚化的符号,因而"乡愁"一词为更多人所提及,它赋予了乡村更多的依恋。墙,是乡村的颜面,是建筑最重要的结构。在人居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乡村却保持着相对原始和朴素的形态。当我们每天出入于城市森林之中,使用最现代化的设施和工具,作为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中的主体,人在享受高物质生活的同时,焦虑与缺乏安全感却与日俱增。因而,无论乡村的原居民还是都市人,都视乡村为心灵的皈依地,让疲惫的身心从中得到一丝慰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角度
缺乏安全感
城乡差异
人与自然
城镇化建设
人居环境
乡愁
对应关系
砚边杂记
认领
15
作者
史晴峰
《中国画画刊》
2019年第3期67-75,共9页
艺术的人生有时候并不复杂,简单的几个阶段就拼凑成了一个人的一生,每一个画面都是命运的痕迹。质朴平和,甚至有些木讷羞涩,生命的自然朴实在喜悦蹉跎间,'我是谁,我在哪?''我是我,我在途中'。结缘于艺术,简单而真实,不...
艺术的人生有时候并不复杂,简单的几个阶段就拼凑成了一个人的一生,每一个画面都是命运的痕迹。质朴平和,甚至有些木讷羞涩,生命的自然朴实在喜悦蹉跎间,'我是谁,我在哪?''我是我,我在途中'。结缘于艺术,简单而真实,不仅是源于天性,也是为了一个儿时最初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砚边
惜墨与泼墨:绘画风格的时代因素探析
认领
16
作者
葛晓弘
《中国画画刊》
2019年第3期55-65,共11页
绘画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名创作者,其生存状态必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反映在作品中则必定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而表达出个人的思维成果和轨迹。这些,均由于所选择的运作规则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比如在我国的...
绘画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名创作者,其生存状态必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反映在作品中则必定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而表达出个人的思维成果和轨迹。这些,均由于所选择的运作规则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比如在我国的绘画艺术中有一种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水墨画,就是这方面因素的典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宣纸
《历代名画记》
水墨画
文人士大夫
因素探析
吴声
认领
17
作者
吴声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J0001-J0016,共16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君一作品选
认领
18
作者
石君一
《中国画画刊》
2019年第5期39-51,38共14页
胖子的国
认领
19
作者
张大箴
《中国画画刊》
2019年第3期95-101,共7页
关于格调
认领
20
作者
李毅军
《中国画画刊》
2019年第2期87-93,86共8页
人的品格,有高低之分;画的格调,有雅俗之别。格调,是作品的灵魂,它透露了一个画家的全部'信息'。作品的格调,是画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画家精神世界的真实呈现。绘画作品的高雅格调来自作品中表达画家的丰富情感和崇高审美理...
人的品格,有高低之分;画的格调,有雅俗之别。格调,是作品的灵魂,它透露了一个画家的全部'信息'。作品的格调,是画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画家精神世界的真实呈现。绘画作品的高雅格调来自作品中表达画家的丰富情感和崇高审美理想,来自作品中体现的画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格调
艺术规律
艺术家
美术创作
题名
一个人,一辆车,六十四天,两万公里——是吾“西游记”
认领
1
作者
陈青洋
机构
浙江
画院
浙江
画院
理论与评论工作室
《中国
画院
志》编委会办公室
浙江
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
浙江
省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50-53,共4页
文摘
2016年5月8日,我驱车从杭州出发。途经西安、天水、兰州、西宁、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瓜州、哈密、吐鲁番、鄯善、乌鲁木齐、新源、库车、阿克苏、喀什、塔什库尔干、红旗拉甫、叶城、和田、策勒、于田、民丰、且末、若羌、洛阳。三次翻越祁连山,经独库公路翻越天山、喀喇昆仑山上帕米尔高原直至中国西大门红其拉甫,沿昆仑山北面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越阿尔金山,穿越八百里无人区……7月10日回到杭州。历时64天,行程约20000公里。
关键词
西游记
八百里
塔什库尔干
塔克拉玛干沙漠
无人区
昆仑山
嘉峪关
吐鲁番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题名
《婴戏》——初心始终与咫尺千里
认领
2
作者
陈青洋
机构
浙江
画院
浙江
画院
理论与评论工作室
《中国
画院
志》编委会办公室
浙江
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
浙江
省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62-64,共3页
文摘
大概只有中国画才有这种叫作《婴戏图》的专门画小小孩的类型。小小孩——婴儿,在中国文化中可是至高无上的。现在都在引用《华严经》的"不忘初心"。而根据《华严经》的说法,这是"得始终"的"不二法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赤子之心","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善心"。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德"即是"善"。
关键词
《华严经》
不忘初心
性本善
中国画
不二法门
赤子之心
人之初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题名
《2020抗疫丰碑》创作思路
认领
3
作者
陈青洋
机构
浙江
画院
浙江
画院
理论与评论工作室
《中国
画院
志》编委会办公室
浙江
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
浙江
省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60-61,共2页
文摘
为抗疫英雄树碑立传。以毛泽东《送瘟神》诗为魂(中国画最高境界为画中有诗)。以汉碑为视觉图像形式:一、汉代是中国国力与文化的高峰;二、"汉"是中国的象征——汉字、汉服、汉方……三、汉碑是中国美术文化的经典;四、医圣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清肺排毒汤"为国家推荐的世界上目前唯一对新冠肺炎有真实疗效的药。
关键词
画中有诗
视觉图像
美术文化
创作思路
汉碑
中国国力
中国画
汉代张仲景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题名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与中国画的硬核
认领
4
作者
陈青洋
机构
浙江
画院
浙江
画院
理论与评论工作室
《中国
画院
志》编委会办公室
浙江
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
浙江
省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54-59,共6页
文摘
"画",按照现在的——其实是西方文化的说法,就是"美术"。"美术",是"造型"。素描与色彩是它的两大基石。但中国画——中国画中的主流,文人画,并不这样认为。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王维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这是中国文人画的两大基石,它们正好把西方"美术"的两大基石颠覆了。
关键词
中国文人画
中国画
论画
苏东坡
美术
价值观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题名
《剧中人》——我们都是剧中人
认领
5
作者
陈青洋
机构
浙江
画院
浙江
画院
理论与评论工作室
《中国
画院
志》编委会办公室
浙江
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
浙江
省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68-70,共3页
文摘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我们都是"剧中人"。我们都是人生-世界"剧"中的"角色"。都告诉你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各种"角色":职业的、家庭的、社交的、虚拟的……人人都在"演戏",演技好的,演得像了,就是"真"的;演技不好,穿了,就是"假"的。人生有时候是"工笔",有时候是"小写意",有时候是"大写意"。但,这"时候"不能搞错。搞对了,能挥洒自如;搞错了,就四处碰壁。集工笔、小写意、大写意于一幅之中;让戏中、戏外、虚拟、现实穿越于时间之外。
关键词
大写意
小写意
四处碰壁
演技
工笔
虚拟
舞台
角色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题名
《神女》——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认领
6
作者
陈青洋
机构
浙江
画院
浙江
画院
理论与评论工作室
《中国
画院
志》编委会办公室
浙江
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
浙江
省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65-67,共3页
文摘
现在没有"神女"只有"女神"。"女神"们都忙着在"圈粉"。在一个"无神"的时代,却是"女神"泛滥的时代。只凭"颜值"就可以为"神"。这是"色"神,人类回到了"生殖崇拜"时代。女娲、洛神、云中君、观世音、麻姑……还在吗?"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关键词
生殖崇拜
云中君
神女
观世音
女神
《神女》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题名
潘鸿海作品
认领
7
作者
潘鸿海
机构
浙江
画院
浙江
画院
艺术委员会
中国油画学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浙江
省油画家协会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J0001-J0016,共16页
分类号
J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画作为证——姚晓冬
认领
8
作者
姚晓冬
机构
浙江
画院
浙江
画院
花鸟画工作室
浙江
省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56-65,共10页
文摘
文化艺术的深邃博大,于静慢二字中孕育铸就,厚积薄发是一切文化艺术的"大写意"。"谦受益,满招损"是我们对事物独特的解读和特有的东方态度。时代奏响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强音,无疑是时间寄来的又一个美好春天。艺术和艺术的人们,不必节制最可珍贵的禀赋与后天的蒙养,尽可以肆意流淌诗意的长河,挥发情感的炽热,于翰墨绢素中,为己为人,美育供养。
关键词
蒙养
大写意
厚积薄发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题名
我对绘画理论的一点解读
认领
9
作者
姚晓冬
机构
浙江
画院
浙江
画院
花鸟画工作室
浙江
省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50-55,共6页
文摘
凡事皆有理,中国画亦然,理论起到指导创作和总结梳理的作用,从而引导后来学者,但需分两个阶段,首先应是基础理论,适合初学者,初涉绘画,须知最为基础的笔墨之法,所画对象的基本形态,着色构图等方面的知识,有了相当的基础,可望进一步的提升,这是形而下的技术层面.
关键词
绘画理论
基础理论
中国画
笔墨
指导创作
形而下
基本形态
初学者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题名
爱付四季
认领
10
作者
姚晓冬
机构
浙江
画院
浙江
画院
花鸟画工作室
浙江
省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46-49,共4页
文摘
偶尔回老家转转,碰不上几个认识的人,碰上了也几乎认不出来,毕竟离乡已三十余年,当年的小伙伴如今都已是年过半百之人了。人说童年是最幸福的,很会让人去追忆,没有大人们那些世故的烦恼,没有得与失的计较,难得红了小脸隔天又玩到了一起,女孩之间如起了别扭,下次一起玩的时间相隔会长些。老家是个小镇,东西南三条衔,也不长,北边是镇政府.
关键词
小伙伴
得与失
北边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题名
自序
认领
11
作者
孙永
机构
浙江
画院
《中国画画刊》杂志社
浙江
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
浙江
省文史馆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32-45,共14页
文摘
自弱冠始,常以稚拙心智频频涂鸦,稍长后愈加浸淫其中——曾经冒天下之不韪,于同窗间以逃学旷课而著称。缘由矢志于绘事,竟令师长无语而免罚。早年既视业界前辈为今生楷模,希冀而立后能蜕变成他们——即便是下乡务农季,依旧青灯黄卷而笔耕不辍……不期,幸运之神眷顾,于上世纪70年代末金榜题名,为首届山水研究生,师从恩师俨少陆公——俨然是"贫儿暴富".
关键词
研究生
幸运之神
稚拙
绘事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题名
画人疫期宅家笔记
认领
12
作者
孙永
机构
浙江
画院
《中国画画刊》杂志社
浙江
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
浙江
省文史馆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24-25,共2页
文摘
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肆虐,势必深刻影响着未来世界的总体格局和发展方向……近半年波诡云谲的疫情蔓延和跌宕起伏,已让全球经济衰退和萧条显现无遗……然而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就在疫情禁足宅家的四个月中,做为一个画画人的我,却迎来了十余年未曾有过的清静时光——既少了公务的缠扰又杜绝了人际应酬,整天可以一门心思的画画,日积月累百余日,居然完成了大小二百余帧的画作。
关键词
总体格局
波诡云谲
宅家
两面性
日积月累
画画
跌宕起伏
分类号
J203 [艺术—美术]
题名
《模山范水——孙永写生集》序
认领
13
作者
孙永
机构
浙江
画院
《中国画画刊》杂志社
浙江
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
浙江
省文史馆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4期26-31,共6页
文摘
中国画的"山水"相对西画的"风景"而言,两者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承载着本民族更多广博丰厚的"隐喻""诗性"和"哲思"的人文内涵。山水画在我国千年绘画传承发展的长河里一直扮演着主角——历朝历代被推崇公认的代表人物均以山水画家为主(而西方一直以人物画为主)。
关键词
人物画
山水画
写生
中国画
西画
传承发展
人文内涵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题名
留一堵素墙在乡间
认领
14
作者
吴建明
机构
浙江
画院
出处
《艺术市场》
2020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文摘
从美学角度论,乡村的那一堵堵墙,既是人文的外化,又是最温馨的一抹色彩。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乡差异的进一步缩小,乡村变成了人们心目中一个逐渐虚化的符号,因而"乡愁"一词为更多人所提及,它赋予了乡村更多的依恋。墙,是乡村的颜面,是建筑最重要的结构。在人居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乡村却保持着相对原始和朴素的形态。当我们每天出入于城市森林之中,使用最现代化的设施和工具,作为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中的主体,人在享受高物质生活的同时,焦虑与缺乏安全感却与日俱增。因而,无论乡村的原居民还是都市人,都视乡村为心灵的皈依地,让疲惫的身心从中得到一丝慰藉。
关键词
美学角度
缺乏安全感
城乡差异
人与自然
城镇化建设
人居环境
乡愁
对应关系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题名
砚边杂记
认领
15
作者
史晴峰
机构
浙江
画院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宜兴市书
画院
国
画院
宜兴市山水画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19年第3期67-75,共9页
文摘
艺术的人生有时候并不复杂,简单的几个阶段就拼凑成了一个人的一生,每一个画面都是命运的痕迹。质朴平和,甚至有些木讷羞涩,生命的自然朴实在喜悦蹉跎间,'我是谁,我在哪?''我是我,我在途中'。结缘于艺术,简单而真实,不仅是源于天性,也是为了一个儿时最初的梦想。
关键词
砚边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题名
惜墨与泼墨:绘画风格的时代因素探析
认领
16
作者
葛晓弘
机构
浙江
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浙江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浙江
省钱江书法研究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19年第3期55-65,共11页
文摘
绘画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名创作者,其生存状态必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反映在作品中则必定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而表达出个人的思维成果和轨迹。这些,均由于所选择的运作规则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比如在我国的绘画艺术中有一种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水墨画,就是这方面因素的典型体现。
关键词
生宣纸
《历代名画记》
水墨画
文人士大夫
因素探析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题名
吴声
认领
17
作者
吴声
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今艺社
浙江
省文史研究馆
浙江
画院
西泠书
画院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J0001-J0016,共16页
分类号
J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君一作品选
认领
18
作者
石君一
机构
浙江
画院
西泠印社
浙江
省美术家协会
浙江
省中国画家协会
杭州市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19年第5期39-51,38共14页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题名
胖子的国
认领
19
作者
张大箴
机构
浙江
画院
西泠书
画院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19年第3期95-101,共7页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题名
关于格调
认领
20
作者
李毅军
机构
浙江
画院
浙江
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
浙江
省水彩画家协会
温州市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
平阳美术家协会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19年第2期87-93,86共8页
文摘
人的品格,有高低之分;画的格调,有雅俗之别。格调,是作品的灵魂,它透露了一个画家的全部'信息'。作品的格调,是画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画家精神世界的真实呈现。绘画作品的高雅格调来自作品中表达画家的丰富情感和崇高审美理想,来自作品中体现的画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
艺术格调
艺术规律
艺术家
美术创作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个人,一辆车,六十四天,两万公里——是吾“西游记”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
0
2
《婴戏》——初心始终与咫尺千里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
0
3
《2020抗疫丰碑》创作思路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
0
4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与中国画的硬核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
0
5
《剧中人》——我们都是剧中人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
0
6
《神女》——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陈青洋
《中国画画刊》
2020
0
7
潘鸿海作品
潘鸿海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画作为证——姚晓冬
姚晓冬
《中国画画刊》
2020
0
9
我对绘画理论的一点解读
姚晓冬
《中国画画刊》
2020
0
10
爱付四季
姚晓冬
《中国画画刊》
2020
0
11
自序
孙永
《中国画画刊》
2020
0
12
画人疫期宅家笔记
孙永
《中国画画刊》
2020
0
13
《模山范水——孙永写生集》序
孙永
《中国画画刊》
2020
0
14
留一堵素墙在乡间
吴建明
《艺术市场》
2020
0
15
砚边杂记
史晴峰
《中国画画刊》
2019
0
16
惜墨与泼墨:绘画风格的时代因素探析
葛晓弘
《中国画画刊》
2019
0
17
吴声
吴声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石君一作品选
石君一
《中国画画刊》
2019
0
19
胖子的国
张大箴
《中国画画刊》
2019
0
20
关于格调
李毅军
《中国画画刊》
2019
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帐号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
登录
注册新用户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获取短信验证码
登 录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使用
中文期刊助手
扫描二维码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标题
*
邮箱
*
反馈意见
*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
保存
取消
请在输入框中输入下图中的验证字符。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提交